首页> 资讯> 详情

春天“吃野菜第一大省”,为什么是江苏?

2023-03-23 01:12:17 来源:食上百味

来源:地道风物

春天的草,比肉好吃!


(资料图)

春天的 江苏 ,是名副其实的 吃野菜硬核大省 。

春芽新蔬、田间野菜,每年都会准时占领江苏人的餐桌。其中 “顶流野菜” 有八种,人称 “七头一脑” 。听着像 七个葫芦娃 与 葫芦小金刚 齐聚,这些春天新发的野菜的细嫩“头头”,可爱着呢——

苜蓿头、荠菜头、马兰头

香椿头、枸杞头

豌豆头、小蒜头、菊花脑

七头一脑,江苏人餐桌上的顶流野菜。

设计 / 吴玖洋

江苏 “十三太保” 平时谁也不服谁,说起 “七头一脑” 倒是出奇一致。

“杭州不断笋,苏州不断菜” ,苏州人爱吃野菜,随便逛逛葑门横街,总能看到摊主腾出一大块地方,把一溜儿的野菜码在那儿。“七头一脑”虽然是 野菜顶流 ,也比不得大棚种植的青菜那般精致,往往是 大塑料袋子 里粗粗地挑拣、清洗过,摆在门口任人拿捏。

南京菜市场,当下野菜正占据C位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南京人 也是吃野菜的“大佬”,旧时的人讲 “南京人不识好,一口白饭一口草” ,现代段子手则说 “论吃绿化带南京人必须有姓名” 。 此话固然夸张,但拿铲子提竹篓的阿姨绝对是南京公园里少不了的风景。“七头一脑”里的 菊花脑、枸杞头、马兰头 ,还被南京人奉为了 “金陵三草” 。

采摘来的马兰头,还要细细挑拣一番。

摄影 / 幸福来敲门1981 图 / 图虫·创意

没错,“七头一脑”一上市, 江苏人胃里的马,才终于找到了草原 。

寻常之“头”

也能成为江苏人的至鲜

春时的江苏,真是鲜嫩得不行。 尝鲜,除了竹林里的春笋,就是各种野菜。“七头一脑”里的 苜蓿头、马兰头、荠菜头 ,不是什么珍稀野菜,这口清香春鲜,可能就在田间,就在你的脚边。

荠菜头,田间四野都能见到。

摄影 / 婧之 图 / 图虫·创意

苜蓿头,苏州人也叫 金花菜 ,上海人叫 草头 ,南京人习惯叫音近的 “母鸡头” ,虽然它跟母鸡并没有什么关系。因为质地易老,每年吃它的季节,不过 清明 前后几天。

苜蓿头,质地易老,当下正鲜嫩。

摄影 / luoluoivy 图 / 图虫·创意

为了吃好这口鲜嫩,苏州人很有讲究。比如,翻炒会让叶子卷边,所以最好是 生煸 ,不用颠锅。另外,由于质地易老而 “刮油” ,要用大量油来配才好吃,而且最好佐以少量 黄酒 或 白酒 ,既去草青味,也更酥嫩。

金黄酥脆的油炸草头饼,风靡上海。

摄影 / 糯米糍粑在锅里 图 / 图虫·创意

南京人则更喜欢拿它来配 江鲜 ,相传苜蓿头可以解河豚毒,虽然只是心理安慰,但南京人吃河豚时总少不了它。推而广之,各种 鱼虾贝类 都可以用 “母鸡头” 来烧。

苜蓿烧河蚌,江浙人的挚爱。

摄影 / 随风 图 / 图虫·创意

比苜蓿头更常见的,是南北皆有的 荠菜 ,堪称中国知名度最广的野菜之一,无论哪里的荒野田园,它都能生长。不过,摘过野菜的人都知道, 在一众野菜里识得荠菜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荠菜,最亲民的野菜之一。

摄影 / luoluoivy 图 / 图虫·创意

荠菜也叫 “报春菜” ,春寒料峭之时,别的野菜还不见踪影,它就已经在田间地头播撒出成片绿意。摘来的荠菜做 春卷 ,外酥内鲜,或与 嫩豆腐 同煮羹汤, 一青一白 ,春物至简。

荠菜豆腐羹,一青一白,清清白白。

摄影 / 热浪 图 / 图虫·创意

荠菜大概也是苏州人吃得最多的野菜。苏州的早点摊上,总有 荠菜馄饨 的一方天地。荠菜跟肉馅一搭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,肉馅不能太瘦,放一点就足以调动荠菜的鲜味,包裹进面皮,变身成为一个个 荠菜大馄饨 ,咬下去的每一口都很满足。

荠菜馄饨,苏州早点的常客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荠菜头也是清明前采摘最新鲜,开花后的荠菜再吃就有些老了。这时候, 马兰头、枸杞头、香椿芽 等,就像帘幕般层层拉开了江苏人对春天的所有欲望。

“马兰头,拦路生” 。马兰跟荠菜往往长在同一片区域,采摘野菜的人往往会分别备两个篮子,看到哪种就摘哪种。在野外生得稀稀拉拉的马兰头虽然个头小,但毕竟历经风霜的洗礼,所以 茎染绯红,香气浓郁 。而蔬菜棚里的马兰头茎杆白嫩,没经历风霜,滋味当然比不得。

马兰头,春天里的一口“鲜”。

摄影 / 本主 图 / 图虫·创意

新鲜的马兰头有一丝苦味,焯水之后,却是 清新平和 。这种清新,有积蓄已久的春物从冻土新生的气息。热锅下油,油热后迅速将洗净的马兰头下锅,大火翻炒两下即起锅入盘。这种猛火烹就的嫩蔬,在广东人眼里才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“镬气” 。

清炒马兰头,味道清新平和。

摄影 / 马多 图 / 图虫·创意

比起绿水汪汪的炒马兰头,更经典的是凉拌 香干马兰头。

这是春天下江南馆子少不了点上的一道冷菜,剁碎了的翠绿蔬菜和嫩白香干搅拌在一起,堆叠成 圆柱体 ,白绿相间,煞是好看,马兰头的 清香 ,香干的 豆香 ,麻油的 醇香 ,三者完美融合,清新之味扑鼻而来,马兰头的纤维感和香干的弹性,更让咀嚼充满了惊喜。

香干马兰头,春时江南馆子里的必点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这江南人奉为美味的马兰头,到了四川就成了少有人爱之的 “鱼秋串” ,自生自灭地生于坡头田埂,几乎无人会食,也只有在秋天的花开时节,才会注意有这野物的存在。北方人对马兰头的印象,或许只停留在幼时的儿歌 “一二三四五六七,马兰开花二十一” 了吧。

珍贵之“头”

今天你“香椿自由”了吗?

香椿头,生根于四海,广布于大江南北。每年春始,它便跟着春天的步伐,依次从云南逐步萌芽往北,甚至可以直至东北。 香椿所到之处,也是该地区春天的莅临之时。

冒芽的香椿,不输春光。

摄影 / IMMORTAL.CC 图 / 图虫·创意

它 个性张扬,春气浓郁 ,把那春意十足的苜蓿头,在气味上压得婉似清新的小家碧玉。也正是这张扬的个性,让人们历来对它 爱憎分明 ,两派势若水火。对于爱之者,这香椿 “一箸入口,三春难忘” ,而对于恶之者,则是气味熏人,惟恐避之不及。

一捆香椿,让人“挥金如土”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不过,如今香椿头的味道倒没那么受人关注讨论了。因为说起它,再阔气的人估计都会 “钱包一震” 。这个昂贵的野菜,经常破蔬菜的最高价记录,甚至催生了 “香椿自由” 的评判标准。

贵归贵,吃还是要吃。香椿到江南一带上市,通常在 谷雨 前,当地谚语就有 “雨前香椿嫩如丝” 。

凉拌香椿,青红搭配,十分诱人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最简单的食用方式,莫过于 香椿拌豆腐 ,这是汪曾祺先生说的豆腐菜品系列中的上上品。 春芽青嫩,豆腐白脂 ,这一青二白的菜品,素雅淡洁,清清爽爽,正是春天里该有的味道。

香椿拌豆腐,豆腐菜品系列中的上上品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如果对香椿略加粗爆的烹调方式,即可与 鸡蛋 烩炒。这也是香椿的最家常的烹调方式。 椿色翠绿,蛋块金黄 ,这道菜从色泽上看,可以再起一个名字——《新龙门客栈》里的 “金镶玉” 。

香椿炒鸡蛋,美食江湖里的“金镶玉”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而对香椿芽更粗暴的烹调,则是按 天妇罗 的方式处理。将汆过水的椿芽裹上加蛋液调料的薄面浆,再下油锅烈火烹油的烹炸,这也是老北京所称道的 “香椿鱼儿” 。上过浆,又下过油锅的椿芽儿口感上外酥里嫩,试尝之下,则是 一口脆鲜,满腹椿香 。

裹面浆再油炸的香椿头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少而贵的不只是香椿头,还有 枸杞头 ,也就是枸杞的春芽儿。

枸杞头,珍稀程度甚于香椿头。

摄影 / HiTecherZ 图 / 图虫·创意

枸杞头的采摘时间比香椿头还要短,清明过后长势凶猛,稍纵即逝,时间略长,叶子变老, 药味渐浓 就不好吃了。它和马兰头一样,也是 略带苦味 ,但很爽口。拌以油盐后 凉拌 ,或与 素炒 ,或与打散的鸡蛋同煮羹煮汤,或与 春笋肉丝 同炒,荤素相宜,春鲜共味。

枸杞头煮汤,另一番春鲜滋味。

摄影 / HiTecherZ 图 / 图虫·创意

怪头怪脑

都是江苏人的口福

“七头一脑”里剩下的,个个都有 奇奇怪怪 的名字。

豌豆头 ,碗头开花前的嫩苗而已,本没啥奇怪,但它在四川人口中,多了一个萌萌的名字—— 豌豆颠儿 。 “吴蜀自古同风流” ,江苏人的豌豆头,也是四川人心头万红丛中的那一点绿。

江苏人和四川人都爱的豌豆头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在苏州,豌豆头可以 素炒 ,苏州人喜欢在炒食时略烹料酒,以压其豆腥味儿。在四川,它可以 佐面 ,也可以焯一焯做 白豆腐 。虽都是陪衬之物,但自有君子之风,不染别物。

大火快速翻炒,保野菜鲜嫩。

摄影 / bgton 图 / 图虫·创意

小蒜头呢, 叶长像葱叶,茎头如蒜头 ,它是“七头一脑”中仅次于香椿头之外,第二个味道浓重的野菜。 似蒜非蒜,似韭非韭,似葱非葱 ,所以名字多得数不过来,四川人名 野葱 ,南京人叫 野蒜、薤(xiè)白 ,还有诸多俗名—— 山蒜、茆蒜、团葱、小根蒜、韭里蒜……

刚出土的小蒜头,名字数不清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江南的田埂地头,都能见到小蒜头。 气味辛辣,不逊色大蒜。 可煮白粥,蒜头的异香点醒米粥的清香,让人口味大开。也可做 腌菜 ,用砂糖揉匀,入罐腌制后,佐餐下粥都可以。食用起来,是韭香?是蒜香?或许都不是,这是它特有的香。

小蒜头,味道浓郁,佐餐下粥都可以。

图 / 视觉中国

七种野菜都以“头”命名,偏偏 菊花脑 不一样,怪头怪脑的。它在这些野菜之中,属于清爽型的野菜。

菊花脑,野菊的近亲。

摄影 / Ryoko Fujiwara 图 / 图虫·创意

菊花脑,是很 “南京” 的。许多老南京回忆,小时候每到开春,房前屋后就能看到一簇一簇青嫩的菊花脑,叶脉上还是毛茸茸的, 青翠欲滴,甚是可爱 。随手掐一把嫩芽,打只 鸡蛋 或者 鸭蛋 ,便是一锅清热去火的好汤。

菊花脑鸭蛋汤,南京人的“乡愁”。

摄影 / 湘北小辣酱 图 / 图虫·创意

除了以上几种,江南的田间地头还有名类繁多的野菜,它们往往都有着动听的名字: 繁缕、阿拉伯婆婆纳、猪秧秧、稻槎菜、诸葛菜、车轴菜......

“七头一脑”,不输春天的花团锦簇。 春花易逝,春鲜野菜也并不长久。 岁岁春来,年年春逝,野菜是转瞬即逝的滋味,要想尝得春天的滋味,须趁早, 莫待春鲜老呀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如何格式化u盘
下一篇:最后一页